法律人生 > > 正文
律師推薦
咨詢推薦
TAG標簽
法律人兩條路之間的抉擇
日期:2020-04-15 瀏覽次數:0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在我國已得到了有效控制,雖說全國各大企業已逐漸開始復工復產,但此次疫情對各行各業的致命打擊仍不可忽視。對于法律服務行業來說,此次疫情同樣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對律師新人而言,應屆生要面對招聘驟減、獨立律師要面對案源驟縮、授薪律師要面對工資驟降。每到這種特殊時期,法學生應該考公務員進體制還是做律師這樣的討論就會越來越激烈。
不少年輕法律人把考上公務員稱為“上岸”,仿佛做律師就是苦海,是沒有出路才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之選。同樣認為律師是一個具有挑戰,令人敬畏、可以為之奮斗一生的年輕法律人也大有人在。那年輕法律人考公務員進體制和做律師,他們的工作狀態各是怎樣的呢?
待遇
“待遇”是很多人擇業過程中的重要考量標準,法律人也不例外。首先年輕法律人考公務員進體制內可以免除“衣食無著”的恐懼,在一定程度上“旱澇保收”,而且會有各類補助以及不低的公積金額度。反觀年輕律師在執業前期收入較少,社保自理,公積金更是聞所未聞,這樣看來考公務員還是略勝一籌。但對比兩個十年工齡的公務員和律師朋友你就會發現,他們的收入會比新人時期更加懸殊,但是角色卻截然相反,律師在十年的積累中漲幅空間要遠高于公務員。
發展
公務員和律師,身處于兩個完全不同的評價體系,一邊面對的是體制,一邊面對的是市場。公務員的職業生涯中,人事關系、政治覺悟、業務能力,這三個因素都至關重要。而律師更重要的則是業務能力、社會資源、身體素質。不同的評價體系直接決定了一個年輕法律人工作之后需要苦練哪種內功。
在前期,多數年輕律師會覺得生存艱難,究其原因除了收入低,更因為業務能力這個技能肉眼可見,并且短時間內難以快速提高。但律師相比于體制內工作更加自由,可以避免“三緘其口”的體制內困境,獲得相對廣闊的表達空間。
當下
總體來說,特殊時期還是做律師的年輕人先感受到了涼意,但如果因為這個就懷疑是否選錯了職業,那也大可不必。律師本來就不是沒有出路才勉強為之的行業,它是一個充滿挑戰,可以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如果遇到問題就動搖信念,懷著這樣態度去做律師也沒法真正在這里立足。危機當中,聰明的法律人不會只看到“危”,而忽略“機”。對于平日里四處游走,疲于奔命的年輕律師來說,此時正是個潛心學習的好時機。
法律的生命不僅僅在于經驗,還在于對正義的追求。年輕法律人不論是選擇做律師還是進體制都是在為法律服務,均可大展身手。公務員像是小火煨湯,佛跳墻不行還能改成東北亂燉;但做律師更像是大火滾油,成了就名菜佳肴,不成就要倒掉重來。前者舒服,后者痛快,沒有優劣,如此而已。擇業也講究適者口珍,豐儉由人。
推薦閱讀
- 2022-04-27高利轉貸罪的相關法律條文
- 2022-04-25離婚又復婚,房子算誰的?
- 2022-04-25婚后婆家全款給丈夫買房,有我的份嗎?
- 2022-04-22創業公司中的法律顧問有何意義?
- 2022-04-19單位犯集資詐騙罪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