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生 > > 正文
律師推薦
咨詢推薦
TAG標簽
法律人的2021,那些走過的風風雨雨
日期:2020-01-03 瀏覽次數:0時間過得真快,農歷臘八節又要到了。臘八節是中國傳統的民俗節日,人們會熬制并喝下臘八粥,寓意保健康、祈平安。一碗普通的臘八粥往往也伴隨著人與人之間暖心的問候,傳遞著冬日里最溫暖的情誼。
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想去的遠方都去了嗎?想看的風景都看了嗎?能不能圈一個圓滿的句號?2021年,關于法律人的那些事都有過哪些?
有人說,2021年,習慣了不動聲色的大人們,比以往的任何一年都更愛哭。樸樹在臺上唱著《送別》,一度泣不成聲; 杭州街頭逆行騎車小伙被交警攔下,忽然崩潰大哭;南京一名西裝革履的銷售員,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而與此起彼伏的哭聲相呼應,那句“我太難了!”也成了網絡流行語,“南”也被網友們評為年度漢字。作為法律人應該是隱忍和堅強的,但這也擋不住一個曾經的法官,在法庭上數次老淚縱橫。
他就是王成忠。
“幾十年里,我辦案數千件,從來沒有一個案件因為辦錯而再審改判的,也沒有一個案件的當事人到相關部門反映我不公、不廉的……”難的不是一天,難的是每一天。去年,有很多人辦案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件,難的不是這1000件與200多個工作日的對比,難的也不是五加二、白加黑的拼命。
難的是搬了1000塊磚,不知道哪天哪塊會掉下來砸到自己腳上。如果說過去清廉就可以自保,這樣的日子一去不返,枉法裁判如懸在每個終身責任的人頭上的一把利劍。但何謂“錯案”,看罷王案庭審,仍然不得其解。無意為王成忠辯解什么,只是想等著看裁判如何蓋棺定論,2021年在等待中結束了,2022年希望能看到一個結果。
2021年,被人稱之為法考“放水”的一年。許多人在網上曬著法考結果,許多人拿著那本資格證彈冠相慶,但也有洛陽一法科生在留言薄上含淚寫了2021年最大的遺憾——法考沒過!
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考”,通過確實值得慶賀一番。然而,也有人拿著這本證棄之如敝屐,比如楊大狀,拿著自己的證件在某院門口忿忿地摔在地上“老子不要了!”他的證被如愿以償地吊銷了。
法庭衣著不能僅看作是衣著,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司法禮儀。對于一個經常在法庭上看慣了當事人穿睡衣、穿拖鞋、蹺二郎腿、拍桌子的中國法官,談禮儀似乎有點過于奢侈。
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法官連一頂帽子都管不住,談何“駕馭”法庭?很多時候所謂的駕馭,就是如哄小孩一般,生怕有人中途踢場子,忍氣吞聲地安撫著,為的只是把庭給開完。在習慣中湊合適應,還是維護法庭的尊嚴,對于不文明的行為說“不”,這是個問題,法院選擇了后者。
如果一個人有幾個案子在法院,很正常,他可能只是個拿起法律武器的維權者;如果一個人有近百個案子在法院,不正常,他可能就是一個濫用訴訟權利的訟棍。立案登記制,真的就是為濫訴行為大開方便之門嗎,這還真不是一頂帽子的問題。
頭這么痛,肯定是有人在榨取我的智慧!就是他們。
最高法民二庭:我出九民紀要;
民一庭:我出證據規則;
民四庭:我們不能輸,解釋外商投資法;
民三庭:我們跟進,建立知識產權國家上訴機制……
最高檢也不甘“落后”,《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趕在年前發布了,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最可怕的是一部全國人大的《民法典》也將出臺,民事基本法推倒重來,這讓不少法律人調侃:“專業選得好,年年是高考。
如果碰到一點壓力就把自己變成不堪重負的樣子,碰到一點不確定性就把前途描摹成黯然無光的樣子,碰到一點不開心就搞得似乎是自己這輩子最黑暗的時刻,大概只是為了自己不去走而干脆放棄明天找的拙劣借口。
今日,臘八一到,年味愈濃。從臘八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年”,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燭等,為歡度春節做準備。故鄉的一切隨風而至。臘八,是春節的序幕。那些在2019年熬過的難,都將成為2020年遲到的甜,愿我們有歲月可回首,更愿我們有光明可奔赴。
推薦閱讀
- 2022-04-27高利轉貸罪的相關法律條文
- 2022-04-25離婚又復婚,房子算誰的?
- 2022-04-25婚后婆家全款給丈夫買房,有我的份嗎?
- 2022-04-22創業公司中的法律顧問有何意義?
- 2022-04-22打官司究竟需要多長時間?